Part 1
學業與實習的協調之道

由於學校安排的實習制度是一週三天到公司、兩天在學校上課,雖然到了現在課程比以往少了許多,但教授們現在更著重於作業繳交的方面,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進行學習。不過若遇到公司臨時需要到場處理事情,教授通常也會體諒,並允許透過線上課程的方式補課,因此在時間安排上大多能夠彈性協調,較少出現課程與工作撞期的問題。
真正需要調整的,其實是心態的轉變。從過去單純以學生身份面對課業,到現在必須兼顧工作與學習,壓力來源變更多。工作不像課堂上可以偶爾放鬆,每一項任務都需要專注,同時還得不斷學習新技能、解決各 種問題。長時間處於這樣的工作模式下,常常會感到明顯的身心疲憊,因此也需要適時調整步調,才能更穩定地應對雙重身分的挑戰。
這樣的轉變也讓我更重視時間的安排,我意識到良好的時間掌控能力不只是為了兼顧課業和工作,更是一種幫助自己減壓、提升效率的工具,也讓我更了解自己在忙碌中該如何找到節奏一步步前進。
Part 1
學業與實習的協調之道
Part 2
工作節奏的適應與調適

剛開始實習的時候,我覺得最需要適應的不是工作本身,而是整體的生活節奏,每天六點半起床、在通勤尖峰時段騎車等,常常一到公司就已經覺得有點疲憊。但真正讓我感到挑戰的,是一整天幾乎都坐在電腦前,需要長時間專注思考、處理程式的邏輯問題。不只是眼睛感到吃力,心理上也會有壓力,剛開始甚至出現眼壓過高的不適狀況。但隨著時間過去,我開始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,也會更知道該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與工作方式,做事起來比一開始更有方向感。
實習超過半年後,我的工作的節奏變得更加順暢,能夠在適當的時間休息一下,並合理安排工作的進度,不會造成大幅度落後的問題,也能更好的掌握問問題的時間與方法,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務。
我覺得這段實習經驗,除了學習技術上的能力之外,更是一種訓練適應力的過程。從一開始的不習慣,到後來能夠掌握節奏、有效調整自己的狀態,是一種成長,也讓我對未來進入不同領域有了更多的準備。
Part 2
工作節奏的適應與調適
Part 3
從學習到實作:
寫程式的每一天

在公司接觸到的程式內容,和在學校課堂上真的有很大的落差。剛開始實習時,這個差距一度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應。以前在學校做專題,可能最多就是五個檔案、兩三百行程式碼,但到了公司,面對的是幾百個檔案、上千行的程式,光是理解整個系統的架構就讓人頭暈,常常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讀起。而且寫程式不再只是「能跑就好」,還得考慮到是否符合規格、寫法是否簡潔易懂、程式會不會跑太久,還要小心別在修改程式時不小心破壞原有的功能。這些實務上的細節,是在學校較少會碰到的挑戰。
但隨著SR越寫越多,我開始慢慢掌握每個功能背後的邏輯,也學會如何閱讀別人寫的程式碼、理解它其中的思維,這樣的過程讓我對程式的理解變得更實際,也開始能夠自己思考問題並找出解決的方法。
直到現在,我能夠獨自負責一張較為困難的SR,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,在程式邏輯上的思考也越來越縝密,哪裡有沒注意到的小漏洞的問題也越來越少發生,也能夠獨自完成許多困難的語法撰寫,在工作上也更有成就感。
這段從學習到實作的過程,不只讓我程式能力有所進步,也更清楚地體會到「會寫程式」和「能在實務中應用」之間的差距,讓我更加理解這個領域的運作模式與自身不足,找到學習應用的方向。
Part 3
從學習到實作:寫程式的每一天
Part 4
在職場裡學會合作與溝通

在OA 部門工作,除了寫程式的能力以外,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也非常重要。像是在了解同事說明的 Spec 時,要能清楚理解客戶的需求,並快速對應到自己要修改的程式區塊。修改程式的過程中,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,也要知道該怎麼開口問才能有效率地得到幫助。這段時間讓我在溝通上有了很大的成長,不再害怕問問題,也更懂得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困難。
除此之外,在職場裡的人際互動和在學校的相處模式很不一樣。跟同學之間可以比較隨性,但在公司裡,面對問題需要更認真與專業的態度,這也讓我慢慢適應了職場上的合作方式。透過這段實習,我不只提升了技術能力,也更明白在團隊中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,讓我得到在校學習外更多的成長。
